更多中医疗法拟纳入本地医院 治偏头痛助中风康复等
06 Jul 2025 | Lianhe Zaobao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右五)于本地首届循证中医在西医实践中的应用论坛现场,和中西医学界的专家和临床工作者交流。 (邬福梁摄)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右五)于本地首届循证中医在西医实践中的应用论坛现场,和中西医学界的专家和临床工作者交流。 (邬福梁摄)

卫生部正在研究如何将更多传统中医疗法,如针灸和中成药,纳入本地医疗保健体系,与主流西医疗法相辅相成,为公立医院的病患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中医疗法未来预计可用于辅助治疗偏头痛、中风后康复和癌症相关护理等。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天(7月6日)于本地首届循证中医在西医实践中的应用论坛致辞时说,2022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显示,每五个本地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每年都会看中医,其中近40%的人会结合中西医以治疗同一个病症。

他指出,我国在努力实践循证(evidence-based)中医,比如把针灸治疗用于应对腰痛和颈痛,并将这种疗法纳入本地医疗保健系统。“目前,本地公共医疗机构提供针灸疗法,并可获津贴。”

为促进中西结合,卫生部今年初推出中西医结合沙盒(TCM Integrative Sandbox)计划,旨在测试和评估公共医疗机构所提出的循证中医治疗方案。

王乙康透露,计划反响热烈,当局共收到来自我国三个医疗集群的18份提案。

目前,这些提案正在评估遴选当中,之后会在公共医院试行一两年,以确保病人的安全,同时评估中西医疗法的成本效益。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致辞时说,针对中西医结合沙盒计划,当局的愿景不仅是在医院环境中增加更多中医服务,而是创建一个综合护理模式,充分利用中西医两种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邬福梁摄) 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兼卫生部长王乙康致辞时说,针对中西医结合沙盒计划,当局的愿景不仅是在医院环境中增加更多中医服务,而是创建一个综合护理模式,充分利用中西医两种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邬福梁摄)

王乙康强调:“我们的愿景不仅是在医院环境中增加更多中医服务,而是创建一个综合护理模式,充分利用中西医两种体系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

国立神经学医学院神经内科高级顾问林诗晖教授受访时说,18份提案中有超过半数来自新保集团,其中有不少涉及探索以针灸协助治疗如偏头痛、癫痫中风后康复和癌症相关护理等。

林诗晖举例说:“偏头痛很常见,西医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虽然有效,却也有副作用。如果我们能够使用中医疗法来辅助西医治疗,就会获得很好的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

 

推出全国典范中医师奖

为更好地表彰杰出本地中医师在传统中医药研究、教育和临床培训方面做出的贡献,从2026年起,卫生部与新加坡中医研究院将联合推出全国典范中医师奖(National Exemplar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简称TCMPs)。

这个国家级奖项将分为两个类别:优秀中医师奖和优秀中医教育家奖;个别奖项每年最多选出两名得主,得奖者将获得5000元的奖金。

王乙康说,这个新奖项彰显政府致力于将中医发展为新加坡医疗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这个奖项也能鼓励中医界追求卓越和持续的专业发展。”

全国典范中医师奖向所有目前在本地至少有兼职行医的注册中医师开放提名,他们必须具备至少15年中医或同等经验。他们也必须是本地公民或永久居民,而且是在中医管理委员会注册的高级顾问医师。

新加坡中医研究院将成立一个奖项评估小组,由来自主要中医药组织的代表组成,包括南洋理工大学、同济医院和中华医院。提名将于今年8月1日至10月31日开放。详情本月底将在新加坡中医研究院官网公布。

新加坡中医研究院院长吴佳盛博士受访时说,设立奖项体现了国家和卫生部对中医药领域的认可,当局已愈发重视中医的作用。“这是给中医师的一个信号,年轻的医师会有希望去拼搏,有希望就有未来。”